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光热、光伏有望互补发展,行业发展前景究竟如何?

发布时间:2010-07-14 10:38:13  浏览数:7579  来源: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不久前透露,我国即将启动首轮太阳能光热发电特许权招标项目,这无疑是国家将对太阳能光热发电加大支持力度的信号。一时间,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亲姊妹”的太阳能光热发电,开始由幕后走向前台,并被称为“未来新能源领域的主角”。那么,这一行业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调查。

  光热发电骤然升温

  酷热的今夏,太阳能光热发电因我国将在内蒙古启动首轮招标项目等利好消息,开始变得热起来。

  光伏发电是指利用太阳能电池技术,将光能转变为电能。光热发电是指将太阳能聚集,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进而驱动汽轮机发电的技术。在此之前,太阳能发电主要是以光伏发电的形式出现。据国际太阳能学会(ISES)的统计数据显示,仅2009年一年,全球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就突破600万千瓦,相比之下,截至2009年年底,全球已并网的光热电站装机容量仅约70万千瓦。

  与光伏发电相比,光热发电技术确有其优势。鉴于光伏产业尤其是晶硅太阳能发展中遭遇的产能过剩、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鼓励光热、限制光伏。

  中科院电工所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马胜红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比起光伏发电,光热发电更方便和目前国内的电网对接,因为光热发电的基本原理和火电原理相似,同时,光热发电还具有平稳性能强、能够利用热储能技术实现调峰等优势。此外,光热发电不像光伏发电那样面临多晶硅提纯等高精尖技术,属于传统产业。在这方面,我国已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条件,只要国家有相关支持政策,与该产业相关配套产品和技术就能快速发展。”

  发展前景面临隐忧

  上述利好因素,以及由此带来的商机,令业界对光热发电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但同时,其未来前景却也面临着不少隐忧。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认为,光热发电在技术上没有问题,但限制条件太多,未来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据了解,光热发电只适合年辐射量在2000千瓦时/平方米以上的地区,而且土地坡度不能超过3%,更重要的是,光热发电还需要大量水源用来冷却。一般说来,50兆瓦的光热发电系统年用水量在15万方左右,与火电基本相同。问题在于,符合以上日照和用地条件的地区,大多在西北西南,水源相对匮乏,虽然光热发电也可以采取空冷的方式进行冷却,但成本会高出很多。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较之风电、光伏发电等产业,我国光热发电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关安装经验和运营经验,所以国内大的电力公司在做这类项目时大多采取和国外企业合作的形式。这也成为制约我国光热发电发展的瓶颈。

  光热、光伏都有市场

  虽然业界对这一行业发展前景尚存争议,但更多观点认为,在中国乃至全球太阳能发电市场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光热和光伏两种技术路线都有市场,且缺一不可,因此更有望互补并存,共同发展。马胜红表示:“光热和光伏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二者没有直接冲突。在太阳能发电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应该既有光热发电系统,又有光伏发电系统。”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当中,各种技术都在快速发展,未来的中国电力结构,必将是多种可再生能源综合互补的系统。

  据了解,目前光热发电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其成本必须借助于规模效应才能迅速下降,即虽然小规模光热的单位成本高,但只要规模大,几十兆瓦、几百兆瓦成本就会降低。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据此表示:“电力企业必须在示范项目的基础上扩大规模,这是降低成本的必然选择。如果建设一个100万千瓦的光热电站,其前期投资基本可以控制在1.5万元—2万元/千瓦,那么上网电价大概在七八毛钱(每度)。”这比去年6月敦煌光伏项目1.09元/度的入网电价更具价格优势。

  这种规模效应决定了光热发电主要将应用于大规模的发电站建设,其能量可储存和类似火电的发电原理使得电网更能接受其电量。光伏发电的规模限制相对较小,更适用于小型电站和分布式电力,例如在没有大量空地可建设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站的地方,依附于建筑建设离网或并网的光伏发电系统。

  姜谦表示:“最近国家发改委几乎同时宣布将启动280兆瓦光伏发电和50兆瓦光热发电两个项目,也是希望通过招标了解它们各自所处发展阶段和成本水平,推动两个产业的适度发展。”

 

 

 

 

上一篇:光伏产业2010年区域性增长势头强劲

下一篇:物理法太阳能级多晶硅工艺实现规模化生产

深圳市德乐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地 址: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西田第二工业区19B栋      联系电话:0755-27105890  18002558978
Copyright © 深圳市德乐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www.sz-del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120号